close

請自行搭配經典配樂服用,

 

不知道是不是這年頭復古風甚行,童年的英雄又一部在附刻上映。首先先談談1987年的系列作,「由彼得·韋勒(Peter Weller)主演,導演

 

是保羅·范赫文(Paul Verhoeven),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混音獎,以及土星獎最佳科幻片。本片票房成功後又有兩部續集《機器戰警2》和

 

《機器戰警3》,以及3季電視劇和兩季電視卡通」---以上摘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9%9F%E5%99%A8%E6%88%B0%E8%AD%A6

 

      其實事隔多年,對於當初的劇情早已無太多印象,只能記得主角墨菲因公重傷而被改造成機器人,刀槍不入,火力強大,但其之所以會成為

 

經典,主要來自於在當時罕見的科幻題材,以及主角墨菲在身為人的自我意識與冰冷戰鬥機器間的掙扎與心境衝突。由於欣賞舊版時只是個看完

 

會以為自己大腿可放重機槍還有可以空手打爆壞人的幻想,就讓那美好回憶永留心中。

 

 

     就來說說新版有甚麼改變,恩,很明顯的從老派美式肌肉大漢風格變身成為較為流線型的風格。至於在劇情鋪陳上面,

 

即使是為看過系列作的人,也可以很迅速的進入劇情設定,另外,本片在短短兩小時,居然可以完美流暢的代入各種要素,

 

甚至不同面向,打鬥風格流暢鮮明爽快,雖然不像古早番茄醬隨便噴的超暴力風格,但也的確可堪稱爽片,角色刻畫面,也將墨菲發現自己從

 

身體被改造為機器的絕望感深刻的描寫心境,但可惜的是在後段並未很明顯的將人性與機器的衝突善加利用與刻劃,僅用顯示器畫面來凸顯出

 

內心的轉折,當然對我來說已足以激起十分強烈的感受,但跟舊系列作中有一幕墨菲回到家中發現家人早已人去樓空,只能把回憶影像套在空

 

蕩蕩的老家中,那劇情衝擊與感受是差別很大的,不過當年畢竟是電視劇,可以用完整20分鐘來好好述說,電影畢竟受限於片長,所以此部分

 

也算十分足夠了。

 

        再來就是惡役角色的描寫,隨著時代演進,壞人也不再只是在臉上寫著我是壞人,這點無論在各種電影或是現實世界甚或是當今台灣都

 

足以證明,最顯著的例如舊系列作的卡蘭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bEXDv7HTQ,一臉壞蛋樣,嘴裡叼根菸,一副就擺明我是

 

大魔王快來殺我。但在2014版本中,各反派角色各式各樣反映出了在現實世界的各階層面目,操弄扭曲輿論的媒體(台灣也不遑多讓),嗜血的

 

戰鬥狂熱者,惡德的財團老闆,貪腐的執法人員,以往擺明就是惡人的傳統派壞人已不再流行,反而都淪為搞笑役或餐前甜點,

 

現實生活有時與電影並無太大差異啊.........。

 

       最後是對於何謂正義的不同面向討論,當執法人員人格被完全抽離時,當然能絕對且迅速無誤的精準判斷,完美的執行,不帶情感的判斷

 

,甚麼才是理想的執法形式與法治社會,每種作法都有利弊得失,由人類來執行定義絕對與相對定義的正義是否妥適與正確,人性都有弱點,

 

完美的執法者究竟要用何種方式展現型態與執行,我想,在往後的人生裡應該值得我身體力行去深究其意義的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雜種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